气弹簧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气弹簧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中国软件外包谷底挣扎抱团难取暖遭印度挑战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12:45:28 阅读: 来源:气弹簧厂家

12月1日,文思海辉新上任的管理层班底将召开第一次大会,文思新任高管集体亮相,包括文思海辉董事长陈淑宁、CEO卢哲群、总裁陈立峰、CTO芮祥麟。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软件外包并购案落下帷幕,这却只是软件外包“并购年代”的开始。

加入并购行列的还有更多其他企业。今年8月19日,另一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,博彦科技宣布以4倍溢价收购大展,看中的是后者的日本业务与客户。今年1月华为与中软成立合资公司,今年8月华为与软通动力成立合资公司。

“合并之后,我们希望通过降低管理成本,强化自身的实力,获得更多的订单。这样做才能开源节流,提高人均生产率。”11月27日,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,陈淑宁表示。

最近两年年均涨薪10%,中国软件外包业选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底谷突围。

抱团难取暖

并购的第一个故事是业务互补。文思海辉的合并, 在客户上,文思的前5大客户是华为、微软、诺基亚、Expedia、TIBCO等公司,海辉的大客户是HP和IBM、花旗等,双方可以形成互补。在全球区域上,双方也紧密互补。2012年第三季度,文思的营收在大中华区的份额约51.2%、美国占32.5%、欧洲占9.0%、日本是4.4%。而海辉的营收在美国的比例是45.7%、大中华地区贡献的比例是22.8%、日本是217.9%,南亚是7.7%,欧洲是5.9%。

博彦收购大展,在欧美与国内做得较好的博彦科技,对日业务一直有些不足,5650万美元收购大展也是出于补充业务线,收购大客户的需要。博彦科技高级副总裁、董秘韩超表示,“大展的东芝、三菱、NEC等知名日本大客户,收购过来后,就可以列入博彦前10大客户。”而这些大客户不花费个五年、十年的时间难以积累。

但抱团不一定能够取暖。主营服务外包咨询的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齐海涛认为,“整合不一定是1+1大于2,可能短期内,由于公司内部的调整与动荡,合并带来的整合效应可能还无法体现”。在他看来,这样的对等合并,如果消化得好,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整合完毕。

“实际上,对等合并是不存在的,‘一山岂能容二虎’。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,只能以一家公司为主。” 一位在文思工作5年以上的中层告诉记者,文思海辉中握有实权的管理层主要以原海辉的人为主,其中行政、人力资源、财务都是原海辉的人,在新划分的7个事业部中,只有2个负责人是文思的,其余都是海辉的。

对于“以大吞小”的博彦收购大展,齐海涛认为,大展的年营收2.9亿元,博彦2011年营收6.85亿元,几百人的团队编入博彦当中整合起来容易一些,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。

“接下来的一两年,那些合并的企业将是整合消化的过程,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。”齐海涛说道。

华为的鸡肋

除了互相抱团之外,那些领头羊的软件外包企业开始与大客户成立合资公司。2012年1月,华为与中软国际成立外包的合资公司,双方的股份分别为40%与60%;今年8月,华为与软通动力成立合资公司,股份比例分别为25%与75%。

当然,成立合资公司的好处也显而易见。来自中金证券的TMT行业分析报告显示,华为给中软国际分的业务将会增长80%以上,从3亿多到5亿多,华为在整个外包业务当中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40%上升至55%。

一位在文思工作超过5年的中层员工坦承,“华为发给文思的业务量在2012年确实有减少一些。”此前,文思一直是华为外包的第一大接包商,2011年,接包总额为近8亿的单子。

据韩超介绍,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,博彦科技就在降低华为的业务量,之前800~900人给华为服务的团队,现在只有300人。

但经过一年多才谈拢合资事宜的过程,也透露出软件外包公司对合资的纠结心态。对中软国际、软通动力来说,华为的外包业务是“只有规模,没有利润”的“鸡肋”。

尽管华为的外包业务量每年都以30%的速度在增长,但是在毛利润率上并不高。一位软件外包行业人士透露,华为业务的毛利率大约是25%左右,而微软、HP等公司的毛利率大多在30%以上。“行业内,大家一般认为毛利率有30%以上的业务才是比较好的业务。”

不仅如此,这些合资公司还可能会被华为“抛弃”。“华为自己想做IT服务外包也早露出一些端倪,华为在电信行业遭遇了天花板,其新成立的企业业务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。”一位在软件外包行业提供多年咨询服务的管理层告诉记者,华为与中软国际成立合资公司近一年,华为从中学到了IT服务外包管理的经验,而中软国际只是一枚暂时的棋子。

有一件小事值得一提,2011年5月,东南融通因财报造假问题而被SEC退市之后,华为曾经找东南融通商量收购一事,华为从海内外找了50多名律师来具体执行。后来,双方的讨论几乎都进入最后环节,但最终由于担心风险太大而作罢。

“一旦华为杀入这个IT服务外包的市场,它的成本控制能力、技术服务能力都比这些软件外包公司强。”齐海涛认为,如若进入IT服务外包,华为将会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带来很大冲击。

印度的挑战

金融危机后,许多软件外包企业将眼光转向了国内这个IT服务外包增长快速的市场,以渡过营收增长难关。IDC 2010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2009年中国IT市场的规模为107亿美元。2010年增长至120亿美元,同比增长13%。而到2014年将达206亿美元。

软件外包“天生外向”的性质让其未来还是在国际海洋中驰骋。11月27日,文思海辉宣布合并落成,整个高管团队都表示,未来,国际化仍然是文思海辉的重点。2011年,在东软20周年的会上,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也表示,“未来的10年内,国际化业务要占到东软营收的60%(目前,国际化业务营收占35%左右)。”

但各个软件外包的国际化答卷并不令人满意。软通动力原本是以欧美为主,2007年,海外带来的营收市场份额超过60%。而现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小于50%。根据东软的财报,2012年1月~9月,国际软件业务(软件外包)营收2.46亿美元,比2011年同期增长11.9%,这低于整体营收20.8%的增长速度。

这其中有宏观大环境的原因,金融危机后,全球离岸IT外包市场规模一直都处于停滞的状态。2010年,离岸IT外包达到320亿美元左右,增速仅为2.5%。与金融危机前,年均增速在10%以上形成鲜明对比。

但更多的是软件外包公司自身的原因。此前,TCS高级副总裁潘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在低端BPO业务上,中国与印度有着相同的人力成本优势,但在ITO和高端BPO业务上,中国的人力成本高于印度15%-20%。”

对此,齐海涛解释道,印度的语言优势比中国要强很多,而在中国能够说英语的人还属于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才,所以用人成本会高一些。越来越往高端走,中国软件外包公司不仅面临技术实力的问题,还面临人力成本高涨的压力。

此前,软通动力副总裁彭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了“做产品加工到中国,做软件加工到印度”的印象。

而在大单子的打单实力上,中国公司的议价能力比较弱,一旦碰到印度企业,拿到这些大单子的难度就更大了。“中国软件外包公司打的最大金额的单子也差不多是几百万美元左右,而印度的公司动辄千万美元。”一位软件外包企业的中层人士告诉记者,现在,中国公司与印度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
不仅如此,齐海涛还提到,在国际竞争中,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往往是寻找新客户,拿新的单子。而在老客户,往外包价值链上端走的竞争往往不支持欧美、印度等国家的竞争对手。

坦克荣耀之传奇王者游戏

挂机吧小精灵手游

神魔圣域

仙剑奇侠传3d回合变态版